柬埔寨的「阿華田」:獨特的紅色糖漿混上煉乳。
和我們印象中的阿華田大異其趣吧!
牛肉湯配上法國麵包也很棒。
柬埔寨人的早餐都相當豐盛,
或許如此方可撐持他們接下來這一天的辛苦勞作。
羅洛士遺跡群是吳哥的瘋狂建築史之濫觴,
這一系列的寺廟建築除了徹底發揮高綿的工程技藝,
也啟動了歷朝帝王好大喜功的大拼鬥!
巴孔寺是第一座以砂岩石塊代替紅磚所建的寺廟,凝視著這些寫滿歲月的石塊,
實在無法遙想當時的工匠是以怎樣的方法,歷經怎樣的辛勞,
又付出了何等的代價,方能完成如此驚異的建築。
羅洛士遺跡群相對於大小吳哥較為偏遠,也因此商業與現代氣息浸染的程度較低。
週遭枝繁葉茂的花木,為這叢林中的破落古城框構出一股原始的風情。
由於這屬於早期的建築,雕刻的數量較少,也沒那麼精細,
且目前修復程度極低,放眼望去,遍處頹垣敗瓦,但仍頗為可觀。
其整體建構單純,一目瞭然,作為參觀吳哥寺廟的原點可說非常合適,
吳哥寺廟的設計風格在此時期已然大致底定,以巴孔寺為例,踏入寺廟範圍後,
迎面而來的首先便是闊長的參道,通常以蛇怪的身體作為圍欄。
參道兩側會挖掘人工湖甚至護城河,用以象徵海洋。
主殿週遭會設置數量不定的藏經閣與小塔,但觀察到的藏經閣皆屬半開放式的,
要如何以此形式的建築保存典籍呢?頗讓人不解。
而最吸引目光的,莫過於高聳於主殿之上的錐型高塔。
高塔代表著印度神話中的世界中心:須彌山。
亦即,吳哥寺廟的設計便是一個具體而微的概念性濃縮宇宙,
我想,這多少也顯示了君王的自大狂傲,建立了這微型宇宙,也代表了他坐擁全世界,
模塑出他身為「宇宙之王」的形像,將君權神授的神聖觀念深植於人民心中。
TukTuk車在黃土路上東闖西盪,奮力的閃避無數的坑洞與水漥,
但路況愈來愈差,終究超出了TukTuk車的能耐,
我們改弦易轍,換乘摩托車繼續挑戰崎嶇的路程。
這段幾近 Off Road 的奔馳,接連的起伏與溼滑的泥濘,
帶來強烈的顛簸震盪,雖然不致於出現飛車跳躍的特技,
但仍有著越野的驚險與刺激。
好幾次我都覺得要「雷殘」了,
司機老神在在,手臂一拉、虎軀一扭,竟便安然的度過。
沿路兩旁稻田不斷的開展,司機阿明告訴我現在的農作收成比起以往要好得太多,
而原因卻是因為前來啄食禾稻的禽鳥大幅減少了。
為何會減少呢?因為原先這一帶的樹林經大肆砍伐,輸出至鄰近國家作為建材,
導致生態環境遽變,鳥禽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棲身處。
一如往常,人類的利益總得構築於生態的失衡之上。
「進步」的程度,似乎必須以對環境的重構來定義。
從阿明的談話,柬埔寨人似乎對於鄰近國家的興盛有相當程度的不滿,
原因在於泰、寮、越南等地,在古時都有部份屬於高綿的領地,
而柬埔寨人至今仍認為有部份的國土是被詐欺方式奪走的。
也難怪他們會作如是想,畢竟在過往時,高綿曾是南亞最強盛的國家,
如今破敗至此,不免在扭曲的歷史中尋求慰藉吧。
這點看看我們自己的歷史課本又何嘗不是如此?
作為南亞諸國命脈的洞里薩河水深極淺,但其中蘊育的生命卻是極為豐富,
柬埔寨人僅以仍相當原始簡單的方式便可撈獲大量的漁貨。
但或許是由於水淺之故,我們在柬埔寨看到、吃到的魚鮮,
鮮少出現肥腴的大型魚,絕大多數皆如同柬埔寨人一般乾瘦。
這趟出盡 TukTUk車、摩托車、小舟各式水陸法寶的行程,
都是為了這生態文化、樣貌皆迥異於一般陸地都市的水上人家--空邦魯。
柬埔寨有數個傍水而居的水上村落,其中空邦魯位處於較偏遠的邊陲,
且出入交通困難,非一般觀光行程會排入的地點,
但也正因如此,它封閉的環境有著較高程度的留存。
那特異的原始水鄉生態,對我們來說是可貴的閱歷,
但或許也是此地居民的不幸,在柬埔寨大量的得利於觀光資源時,
空邦魯並沒能相對的獲得改善。
因應這樣的水域地理,自然會發展出許多功能性的建築與求生方式,
此時的季節屬於柬埔寨的乾季,水位幾可說是一年中最低的時刻,
可以很明顯的看到空邦魯區域中,那如同長腳的房屋。
當雨季時,家家戶戶從門外探頭便是水面!出入往來僅能依靠水路。
而那地基立柱的高度,讓我們對於乾、雨季的水位差異嘖嘖稱奇。
這裡也發展出水上的農業,隨處可見據阿明說是空心菜之類的「農田」,
不時可看到孩童在水中摘取菜葉,似乎在張羅著今天的午餐,
無論是成人、小孩都很認真的為生存而努力著。
部份孩童在河中嬉戲,見到我們大都綻出純真笑容、熱情的打著招呼。
沒有玩具,甚至可能連「吃飽」都無法滿足的生活,
並沒有讓他們怨天尤人,更沒有磨減他們的笑容與歡樂,
我們視之窘困的生活環境,對他們來說似乎不以為苦,
或許,我們這些鎮日抱怨工作、煩惱生活的傢伙,反而是他們所不能理解的吧。
水面漸漸的拓寬,沿岸兩旁的景致也從村落轉為林野,
小船倘流在密佈水面之上叢生的奇特林木之間,頗有身處熱帶雨林的感覺。
眼前豁然開朗,一望無際的湖面簡直讓人無法置信這僅僅是個「湖」!
雖然天空積雲層被,遼闊的湖面仍是波光潾潾,帶著水氣的涼風徐徐吹來,
若是今日是由我們自行掌舵前來,大概就會不禁在此睡上一覺了 XD
返回村落,阿明帶我們到「柑仔店」歇腳,老闆娘切了許多芒果與芭樂,
芒果奇酸無比,但蘸上以鹽與辣椒混成的調味品,卻又讓我們一口接著一口。
仙草、煉乳、碎冰,再撒上芒果乾,簡簡單單,就這樣毫不出奇的冰品,
已是這悶熱天氣中的至寶。
我們後來又在村中吃了冰棒、鬆餅,甚至還偷吃曝曬中的蝦米。
阿明笑說,我們是他所見過最大膽、最敢吃的遊客了 XD
雖然生活貧困艱難,但想要改善這樣的境況,教育,仍是最一般、也是最好的方法。
柬埔寨的小朋友們雖然必須協同擔負家中的生計,但每日仍會維持半天的學習。
從雜貨店離開後,便有許多女孩領著我們前往學校,
操著流利的英文向我們兜售一些可以發給學生的文具。
由於我們已自行攜帶鉛筆與原子筆了,我只向她們買了筆記本。
其中一位很專心的跟著我推銷,並在發放文具時幫我維持秩序,
否則一群爭先恐後的小朋友也實在是讓人吃不消。
她瘦小的體型與純真的笑容,讓人無法相信她已19歲了!
難怪我覺得她有種不搭調的成熟。
營養的缺乏,使得這裡的小朋友普遍的矮小。
她的英文則是媽媽,以及從遊客身上學到的,
不得不敬佩她們為了生存所作的努力。
課堂中正進行著各式的課程,小朋友看到我們自然的騷動起來,
由於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下課,我們只得打斷課程,
快速的發放文具與一些糖果,略略參觀後便離開學校。
基本的溫飽對於空邦魯來說,並不是容易的事,
每個人都必須為這目標做出某種程度的付出,
辛勤的勞役使得此地的成年男子皆十分健壯,
而孩童們也須幫忙家務,甚至學習賺取遊客的觀光財。
有時看著那麼幼小的心靈卻已開始汲汲於金錢,
真是讓人很心酸的。
回程時瀏覽了神牛寺,神牛寺很少見的並沒有中央高聳的須彌山設計,
但這裡的門楣雕刻已然相當有看頭。
我們也在這注意到吳哥寺廟的另一項建築特色:假門。
每座塔的四面門,只會有一面是真的門,甚至全是假門,
完全不具備「門」的功能。
即使是假門,但作工、雕刻毫不馬虎,
若不細察很容易就被騙過了。
一旁有座皮雕學校,聽說在此販售的皮雕是由被收容於此的孤兒所製。
和他處販售的價格相比可說是價廉物美,尤其一些大型的作品更是頗有氣勢,
若購買皮雕,皮雕的作者還會出來和你合照,並感謝你的欣賞。
對皮雕有興趣的人,此地很值得一遊。
可能是由於我們愛吃不怕拉 勇於嘗新的精神感動了阿明(誤),
阿明帶我們去品嚐當地人才懂得去吃的街邊小吃。
以韭菜為主餡的煎餅、炒米苔目,配上半熟荷包蛋,
再淋上當地特有的調味品:棕糖糖漿,
鹹、甜、油混合的滋味吃起來豐富過癮,
再來杯冰涼透心的甘蔗汁將膩口感一沖而去,
讓人很滿足的市井美食。
傳統市場讓我們驚呼連連,尤其柬埔寨的各樣蔬果出奇的小巧,
(請看相簿照片中的手指對比系列),
不知是否因為柬埔寨的農業技術不夠發達之故?
也終於見到了在行前便聽說的炸昆蟲,奇形怪狀的不知名蟲類是當地人熱愛的美食,
但愛吃如我們卻也不敢下手,民情差異所造成的心理障礙還是很難突破的。
今天遊歷了空邦魯這樣幾乎可說是遺世獨立的村落,也在雜涾混亂的市場中,
一同呼吸著屬於柬埔寨人生活的氣味,彷彿真的有當背包客的感覺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