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重回1996的中山足球場,一開場,我就想哭了。
一直沒寫關於Michael的文章,是因為我不敢寫。
Michael的偉大與美,是言不足表的,
唯有在聆聽他的音樂、瘋狂於他的表演之中才能體會。
但至少《This Is It》我可當作電影心得來寫。 XD
本來我猜《This Is It》會用Michael的豐功偉業當作開場,
不過導演更聰明,節錄了許多獲選為這場演唱會的舞者訪談。
這些舞者不是為了賺錢而來,他們懷著信仰從地球的四面八方匯聚,
為的只是:Michael!
Michael啟發、影響了他們的人生,堅定了他們的方向,
當然我沒有像他們那樣走上舞蹈之路,但我想我在參與歷史之旅時,
全心全力投注在Michael身上的狂熱,是一致的。
看著舞者們由於將和Michael同台而激動熱情的模樣,
我的眼眶,也跟著他們一同泛淚了。
老實說,看到Michael老化的樣貌,
雖然早已知道50歲的Michael不可能和記憶中那意氣風發的Michael完全重疊,
我仍是有些震驚與失落的。
但他畢竟是Michael!
誠然他的舞蹈動作不再像從前那樣拳拳到肉、勁道十足,
舉手抬足間少了那股世所獨有的味道,
但順暢的招牌動作絕對仍是能強烈勾起歌迷的瘋狂!
最讓我驚訝的是Michael的歌聲竟仍然那麼美妙!
意料之外的柔亮聲線,倏地讓我沉浸在回憶之中,
「Human Nature」的陰柔假音聽得我雞皮疙瘩都出來了,
綵排時Michael多次表示他得保護嗓子,
但每每禁不住唱得興起,甚至作出許多的即興演唱,
總是讓在場眾人沉迷陶醉。
就是這始終不變的美聲命定了Michael的歌者之命。
其實我本來以為《This Is It》不過僅是打著Michael招牌的斂財演唱會,
(就像近年很流行的利用中年族群的懷念所辦的演唱會一樣),
沒想到《This Is It》不僅規模不輸當年,也很用心的作了許多改變,
看著那些與以前不同的巧妙編排與更先進的舞台特效,
像是電動蜘蛛、堆土機、在觀眾上方潛行的鬼新娘等,
並且另外拍攝了許多影片增添氣氛,這場演唱會沒能執行實在好可惜,
這絕對是參與其中的幕後人員、舞者與樂手們的顛峰之作啊!
相對於Michael的年華已逝,其他的表演者倒是個個年輕貌美,
性感健美的女舞者們就不用說了,就連女吉他手這次也找了個金髮正妹!
難得可以看到正妹狂飆吉他,很過癮啊!
不過我還是較喜歡以前的白髮魔女與她的吉他雷射槍!
在狂野的獨奏後吉他槍口向著歌迷們一陣亂掃,High爆了!
與生俱來的才華與豐富的表演經驗,
讓Michael對於如何表現他的音樂以及挑弄觀眾的神經可說是得心應手,
於是綵排時便看到Michael反覆不斷的指導細節、修編流程。
若是一般的歌手,或許便會被認為難搞、不尊重專業,
但這些工作人員、樂手、舞者,都甘心情願的扮演圍繞Michael旋轉的行星,
對Michael的要求言聽必從,甚至嘆服不己,他們在此只為Michael而存在。
當Michael綵排完「Billie Jean」,音樂總監被Michael的獨舞感召,脫口而出:
「教堂啊!這裡是搖滾樂教堂!而我是其中虔誠的信徒!」
我好羨慕那位總監,能夠這樣面對面直直接接的對神表達他的崇敬!
縱然只是綵排,但Michael依然是無比認真,而一同的表演者們,
更是由於對Michael的崇拜,個個充滿了熱情,
這些被激發的靈魂用盡了所有力氣,由Michael帶領著到達未曾有的境地,
他們不像是在工作,也不是表演給觀眾看,他們是在向Michael效命啊!
一位和Michael一同走位的女舞者,一直禁不住興奮向旁人咧嘴而笑,
看著她那心滿意足的模樣,惹得我也跟著笑了起來。
就像在他的MV之中那樣,踩上的每塊地磚都會發亮!
Michael就是有那種讓週遭一直像在灑花瓣的魔力。
作為導演,Kenny Ortega真不是蓋的,以這樣有限的材料與時間,
充份的展現《This Is It》的過程,零碎的片斷卻營造出流暢的敘事,
捕捉了許多面向的Michael以及Michael在週遭眾人身上併發的熱力。
在電影中,歌迷可以看到和舞台上很不一樣的Michael,
他的親切、他的幽默、他的專注、他的失誤、他的自然,
看到他總是不吝於向身旁、向世界表達他的愛。
電影落幕,我們彷彿對他多了份瞭解,也重新體會了對他的愛。
就像Michael對工作夥伴們說的:
我們要讓觀眾體會到不曾見識過的才華,以及完全投入的表演。
我相信,當總是渴望著愛的Michael站在舞台上,滿滿的接收到歌迷們熾熱的愛,
他將仍然是那個 King of Pop:
萬.夫.莫.敵!
--------------------------------------------------------------------------
看完電影的當天,帶著鼻酸感快速的寫完這篇零碎破亂的觀影小感,
想到什麼便寫什麼,就像Michael綵排時的自然隨興。
《This Is It》最令人遺憾的是它並沒能成真,
僅僅只能讓歌迷們在銀幕上觀看這場大秀的半成品,
且是不能讓歌迷一同洩發激情的半成品。
看電影畢竟跟看演唱會不同,再加上台灣公眾場合的約束,
即便我在座位上好想高喊:Michael!
卻也只能強忍下來,不能像在演唱會中那樣喊破喉嚨,
真是看得心癢難耐啊!
就像片頭所示,《This Is It》是獻給粉絲們的,
由於Michael之於我的魅力,我無法客觀的說這是不是部好電影,
但它能帶給粉絲們的感動一定是不言可喻。
而我很好奇,若非歌迷,甚至是一直到這世界失去了Michael才開始認識他的人,
對這部電影的評價、對Michael的觀感又是如何呢?